海造网(Haizol Marketplace)连接中国超过70万家认证工厂,为海外买家提供CNC加工、3D打印、钣金、注塑和铸造等定制零件服务。平台通过图纸、尺寸、交期等硬数据智能匹配最适合的供应商,实现快速报价与透明比选。中小制造企业借助海造网拓展国际市场,不仅降低采购成本20%,还提升出口收入。对于寻求高精度零件和灵活供应链的海外采购团队,海造网是发现优质中国工厂的首选平台。
中国的工业实力建立在数百万家中小型制造企业之上,这些企业为从机器人、航空航天到汽车和医疗器械等各个行业提供精密零部件。许多企业拥有先进的增材制造系统(AM)、持有ISO认证,并具备数十年的专业经验,但由于缺乏数字化展示或国际网络,它们在海外买家眼中仍然几乎不可见,难以参与国际竞争。
总部位于上海的在线定制制造市场——海造网(Haizol Marketplace)就是为弥补这一空白而创建的。该系统面向需要定制零件的工程师和采购团队,无论是CNC加工、3D打印、钣金制造、注塑还是铸造,都可以使用。
买家无需根据工厂名称或声誉搜索,只需上传零件规格,如图纸、尺寸公差和交货周期。平台会在超过70万家经过验证的中国工厂网络中搜索,并邀请最适合的供应商报价。匹配依据硬数据,包括设备情况、检验流程、认证资质和生产历史。
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开拓新市场
这一系统的必要性在于中国制造业骨干的规模和曝光不足。中国拥有超过400万家工厂,雇佣了80%以上的工业劳动力,并掌握国内专利的大部分。然而,大多数工厂仍然局限于单一产业链,缺乏协作框架。
即便在东莞这样的工业集群中,数百家工厂相隔仅几步之遥,它们仍然往往各自为政,不承接需要多道工序的项目。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在线档案和报价系统,海外买家通常依赖中间人,这不仅延长采购周期,也限制了选择范围。
海造网首席执行官沈亦表示,存在三大障碍。许多供应商仍局限于一个行业,尽管它们拥有可服务其他领域的设备和技能;同一集群内的工厂很少协调合作,这阻碍了它们竞标复杂订单;缺乏可靠的数字化数据,使海外买家难以评估能力,从而强化了对中间人的依赖。
海造网平台的一些案例显示,更高的可见性如何改变结果。
当一位买家急需在紧迫期限内生产复杂钣金零件时,平台在24小时内就找到了18家合格供应商。合同最终授予一家位于沧州、很少涉足海外市场的小工厂。四年后,这段合作关系仍在持续,为买家降低了20%的成本。
在东莞,一家原本生产电信外壳的车间在与新客户建立联系后,开始供应机器人外壳组件。在苏州,一家油田仪表制造商通过三次新买家引荐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,其出口收入在几周内翻了一番。
这些故事显示了全球供应链的更大变化。企业正在重构采购策略,强调灵活性和韧性,这为能够满足精密技术要求的工厂创造了新的机会。
中国那些尚未充分曝光的中小制造企业,已经贡献了国家工业产出的绝大部分,如果它们的能力更容易被发现,将能扮演更重要的国际角色。对于这些工厂而言,问题不再是它们是否能够参与国际竞争,而是国际买家能否找到它们。